当前位置:首页 > 活动专题 > 详情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活动专题 > 学术学会

点亮精神火炬 ——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六)

来源:锡林郭勒盟科学技术协会  发布时间:2023-06-06
字体:[  |  |  ] 打印本页

长期以来,全盟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弘扬科学精神、勇于创新创造,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伟大实践中绽放精彩华章,成为推动我盟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事业的领头雁,为我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秉承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大力举荐表彰和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为各类科技人才成长成才搭建平台。2023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期间,特开设【点亮精神火炬——科技工作者风采展示】专栏,广泛宣传长期奋战在我盟科学技术创新和科学技术普及事业第一线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先进集体,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努力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团结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厚植家国情怀、勇于创新争先,争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

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包音都古荣·金花

 

包音都古荣·金花,女,博士/博士后。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女子营养大学营养科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日本·北里大学客座研究员,乌拉盖管理区柔性引进人才,内蒙古贺斯格绿色产业进出口公司技术总监(兼),内蒙古贺斯格绿色产业进出口公司草原生态型畜牧及产品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负责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注册营养师,二级健康管理师。从事食品分子机能学,功能性健康食品开发,人体生理营养学,脂质生理营养学等方面研究工作。主持和参与国内外课题共20项,国内外发表学术文章50余篇,国内外学会专题发表30多篇专题,发明专利5项,主参编教材和专著7部,共计300余万字。获得包括国际RotaryInternational组织(日本)的优秀博士奖等在内的多个奖项。建立了与日本·北里大学共同培养研究生平台。充分发挥博士和博士后期间掌握的细胞工程、动物和人体营养、及生物技术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通过历任理化学研究所和女子营养大学营养科学研究所、北里大学等日本最高研究机构客座研究员身份,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创建内蒙古贺斯格绿色产业进出口有限公司「草原生态型畜牧及产品研究院士专家工作站」,带领团队在乌拉盖地区成功推广了肉牛高寒草原冬季配种的技术,为在高寒地区肉牛实现全年配种建立了应用型技术体系,为实现选种选配,适时繁殖配种奠定了技术基础。2021年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

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肖占军

肖占军,锡盟中心医院外科主任、副院长,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区包虫病预防与管理合作中心医院联盟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卫生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包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寄生虫专业组包虫病组委员、全国中央补助地方包虫病项目外科治疗专家组成员、国家疾控局包虫病甘孜站专家库专家、内蒙古医师协会肝胆胰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在临床一线从事外科工作三十余年,锡盟普外科接地气及家喻户晓的著名普外科专家,目前为区内及国内多个重点科研项目负责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擅长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胃肠、甲状腺、乳腺、腹壁疝、肛肠、血管等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肝、胆、胰腺良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有深入研究,在包虫病诊治、科研、学术方面区内外都占有极高的地位,在复杂、疑难、多次手术后包虫病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腹腔镜(肝、胆、胰、脾、胃肠)方面有较丰富的手术治疗经验。获国家、自治区多项奖项,是我盟及区内普外科的领军人物,填补了盟内、区内医疗领域多项技术空白。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

中国科协十大代表——于晓波

 

于晓波,多伦县人民医院内科工作,多次评为医院先进工作者,2019年在全国结核病临床诊疗技能比赛中荣获个人三等奖及团体二等奖,2020年代表自治区参加全国比赛,荣获全国团体二等奖。曾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好医师”全盟三八红旗手。中国科协十大代表。

2022年度“创新先锋岗”——布和毕力格

 

布和毕力格,男,蒙古族,中共党员,西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查干阿都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法人,2006年11月参加工作以来,积极参与西乌珠穆沁旗乌珠穆沁羊选育提高工作、动物防疫工作、蒙古马保种工作、休闲畜牧业及旅游工作等推进牧区畜牧业、旅游业现代化工作。启动马科技创新工程,以白马繁育基地为核心,加强高等院校和专业部门及科技单位的技术合作,2021年开展了蒙古马冷冻胚胎制作、体细胞保存项目和乌珠穆沁白马保种及新品系培育科技项目,制作冷冻胚胎60枚,体细胞40匹,冷冻精液2000剂。2022年与内蒙古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锡林郭勒盟畜牧工作站和阿巴嘎旗畜牧工作站合作制作阿巴嘎黑马冷冻精液和蒙古马冷冻精液4000剂。同时,与内蒙古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成立了西乌珠穆沁旗乡村牧区振兴特色产业试验基地,针对西乌旗现代马产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展培育旅游观赏马、乌珠穆沁白马毛色、遗传性能、蒙古马耐力、马奶等进行综合性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推动旅游观赏马新品系、马产品加工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推广。2018年开始以西乌旗白马繁育基地为核心,启动培育旅游观赏性白马和旅游骑乘用专用白马,通过本品种选育方式目前共选育专用白马80余匹,并以中国白马之乡美誉为抓手,促进马产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与从事马文化产业企业和社会各界马业爱好者合作开展马背旅行、婚纱旅拍、研学旅行、摄影那达慕等白马主题马文化旅游活动,近两年迎接旗内外游客6436人次,促进马文化休闲旅游业发展,有效带动了其它产业与行业的发展。白马繁育基地先后被评为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内蒙古西乌(西乌珠穆沁旗)马科技小院”、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内蒙古西乌马产业科技小院”、内蒙古农牧厅“内蒙古自治区蒙古马核心育种场”,锡林郭勒盟科技局“锡林郭勒盟马产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内蒙古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白马特色产业试验基地”、中国民航摄影家协会“西乌珠穆沁旗白马摄影创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