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同志多年以来,心系广大牧民,克服工作忙,路途远等诸多困难,走村串户,动员和培训牧民,顶烈日,冒风雪,常在畜群畜棚言传身教一呆就是大半天,他的现场示范和讲解使牧民很容易接受和掌握,深得牧民的欢迎,称他为“我们自己的专家”。他的足迹、汗水深深的留在了该旗60个嘎查的每一个角落及邻近旗县和乌兰察布市部分乡村。他为牧民发展畜牧业出主意,想办法,传授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参与科技交流与合作活动,并多次出诊治疗牲畜疾病。他把科技工作者创业行动的着力点放在牧业增产、牧民增收上,为该旗畜牧业经济增长和农牧民收入增加以及普及科学技术、传播科学方法、提高农牧民的科学素质做出了突出贡献。
几年来,他努力在牲畜科学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领域开展服务。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每天起早贪黑奔波在牧户之间,他埋头钻研奶牛饲养管理技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他与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的李德发教授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根据不同季节为奶牛户分别制定了母牛各泌乳期饲养配方,仅此一项就给牧民节省不少开支。他不定期深入到奶牛养殖区,一边传授新技术,一边为养殖户释疑解惑。针对奶牛常见的乳房炎、胎衣不下、前胃疾病、牛难妊症等疾病,他采用纯中草药治疗这些奶牛常见病,因其医疗成本低、无副作用、无残留药害的特点而且效果好,受到了广大牧民的欢迎。他引进推广的“反刍家畜VM营养缓释丸”中药,增加反刍家畜绒毛、肉、乳产量和质量,对短时间内育肥的效果明显而倍受牧民青睐。
几年来,他每年出诊和电话咨询治疗牲畜疫病1600多次,其中大病治疗80多次,挽回牧民经济损失近30多万元。
在利用科技养奶牛的同时,根据国家恢复生态植被的有关政策,他又不失时机建议牧民调整产业结构,走提高产量和质量,适当限养数量的科学发展绒山羊饲养道路。他以“协会+牧户”经营模式,组织牧民引进辽宁绒山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选育改良地方优良品种。他以人工授精和经济杂交等技术提高山羊个体产绒量,使协会会员户4万多只优质山羊的平均产绒量达到0.5公斤以上,繁成率95%以上,目前这些优质山羊已成为周边地区牧户抢购的品种。他为有效控制牲畜疾病,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每年牲畜驱虫、药浴10万头(只),带动协会会员每年舍饲半舍饲0.8万只山羊,经过几年的努力草原绿起来了,牧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牧民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的梦想已成真了。
他积极发挥科技工作者与牧民协会之间的纽带作用,为争取市场,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组织协会参加了全区第2、3、4届羊毛拍卖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牧民开阔眼界,增强了当地畜产品和协会的知名度。
先进的畜牧业实用技术给牧民带来了实惠,牧民对科学技术的渴求日益增加。针对这一情况,他积极拓宽了“招才引智”渠道,长期与国内畜牧业专家教授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为牧民及时传递科技信息。他还参加了“第一届绒山羊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日韩联合瘤胃代谢及生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七届草食动物营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10多次,并发表《长效阿维菌素防治牛羊内外寄生虫病的效果观察》等论文3篇。